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祠堂书香门第婚庆布置方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祠堂书香门第婚庆布置方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作为三朝元老,肱股之臣的张廷玉,为何晚景凄凉?
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进士,改庶吉士,授检讨,入值南书房,进入权力中枢。康熙朝,官至刑部左侍郎,整饬吏治。雍正帝即位后,历任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,拜保和殿大学士(内阁首辅)、首席军机大臣等职,完善了军机处制度。乾隆帝即位后,君臣渐生嫌疑,晚景凄凉,致仕归家。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卒于家中,年八十四,谥号“文和”,配享太庙,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。
张廷玉是三朝元老。他在康熙年间入仕,在雍正年间大放异彩,在雍正帝临终的时候颁下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,在乾隆年间作为乾隆的老师,待乾隆位置坐稳之后雍正定下的4个顾命大臣只剩下他了。
此时张廷玉呢?还傻傻的惦记着自己的那个太庙,人家乾隆都想整你了你还和人家提这个,这不是找死吗。当然乾隆也不好违背雍正的遗命,也就下了诏书,可这时呢,张廷玉不知道是脑子抽风了还是咋地,自己不去谢主隆恩让自己儿子去,此时乾隆已经非常不爽了。
张廷玉做什么乾隆都开始不爽,各种整他,而张廷玉也自乱阵脚,乾隆下令削去他的伯爵,还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,命其自审应否配享,乾隆的雷霆之怒,张廷玉也看出来了,急忙痛哭流涕的说自己不配享太庙之殊荣,请求皇上收回。于是,张廷玉心心念念的配享太庙就没了,还多了这么多污点。
张廷玉(1672~1755年)是张英的次子,提起他的父亲让人想起了“六尺巷”的故事。张英是康熙六年的进士,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,是康熙重用的文臣。
虽然张英位高权重,但从不恃强凌弱。据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,实际是年代久远,谁也弄不清地界了的缘故。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,由于双方都是官位显赫、名门望族,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。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。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"张家人豁然开朗,退让了三尺。吴家见状深受感动,也让出三尺,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。
▲张英和张廷玉
张廷玉有乃父之风,从小养成了谦恭礼让的优良传统,他是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的进士,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是雍正十一年的二甲第一名的进士,其实他儿子应该是一甲第一名进士,当时张廷玉是雍正的宠臣,他恳请雍正帝把名额让给寒门子弟,让儿子降了名次,这都是优良门风使然。由此后人称赞张家“一门三进士,祖孙栋梁材”。
张廷玉28岁中进士入值南书房,从此成了康熙的秘书,22年如一日,把50岁之前的岁月献给了康熙帝。
康熙死后,雍正称帝,雍正考虑到他是张英之子,加上确实有能力,于是把张廷玉召入了权力中心,历任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,拜保和殿大学士(内阁首辅)、首席军机大臣等职。
张廷玉不负厚望,雍正赞扬说:【(张廷玉)器量纯全,抒诚供职”】,称其他为“大臣中第一宣力。简单说就是很给力。
▲雍正
这里有个具体案例,当时张廷玉是刑部侍郎,朝中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吏张某,人称张老虎。此人欺上压下,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经常受到他的伤害。张廷玉上任后,命令有关部门重惩张老虎,当时朝中权贵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,张廷玉不为所动。一时人们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。
雍正当政13年,张廷玉兢兢业业效命了13年。雍正临死前,对张廷玉说,“百年之后你可配享太庙”。言外之意就是说,你死了咱还一起作伴。满清300年以来,张廷玉是唯一享受这一殊荣的臣子。雍正同时遗命63岁的张廷玉和大学士鄂尔泰为顾命大臣。
张廷玉虽然受康熙和雍正两朝恩宠,但是晚年的张廷玉却不受乾隆宠信,反而越来越厌恶张廷玉,直至于他的晚年身世很凄凉,让乾隆“收拾”的毫无脾气。这到底为什么呢?
▲乾隆
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,张廷玉30岁到50岁是仕途上升期,到了雍正掌权时达到巅峰。雍正称帝时,雍正45岁,而张廷玉50岁,二人年龄相仿,加之雍正夺嫡前表现的很低调,他也不敢拉帮结派,身边缺乏贴心知己,所以雍正掌权后对张廷玉很重用。
雍正掌权13年后,58岁去世。公元1735年乾隆称帝时,乾隆24岁,张廷玉63岁。(问题出现了),皇帝年轻,张廷玉功高盖主,想想看,乾隆好高骛远能听张廷玉的摆布吗?说好听点就是二人有代沟。***如张廷玉低调做人可能还好些,但是张廷玉接下来做的几件事,彻底让乾隆厌烦了。
第一件事就是张廷玉让乾隆写下字据,用文字的形式把雍正口头承诺的“配享太庙”一事固定下来。言外之意就是不相信乾隆在他死后执行配享太庙这事,这是对皇帝最大的侮辱。乾隆虽然写下了字据,但从心里开始疏远和冷淡张廷玉了。
▲张廷玉
第二件事就是张廷玉试图压制满人,张廷玉和鄂而泰水火不容,张廷玉凭借前两朝皇帝的恩宠,在他周围形成了“小集团”。
【张廷玉和鄂而泰共事十余年,往往竟不交一语,鄂而泰稍有过失,张廷玉此微语讥讽】
比如,有一次夏天,鄂尔泰曾脱帽乘凉,当时房屋很低,他环视一下,自言自语地说:“此帽置于何所?”张廷玉微微一笑,说:“此顶还是在自家头上为妙。”言外之意就是讽刺鄂而泰就数你高了。鄂而泰半晌无语。
张廷玉的所作所为乾隆都知道,乾隆不可能让***占据上风,我们都知道,乾隆很重用和珅,和珅就是满人,当时还有阿桂、富恒、福康安等都是八旗人,为了打击***,乾隆压制张廷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张廷玉让乾隆恼火的还有第三件事,那就是张廷玉倚老卖老不尊重皇帝。张廷玉屡次三番提出退休,乾隆都极力挽留,这也是给他面子,乾隆说“能够配享太庙的功臣怎么能提前退休呢?
▲康熙
张廷玉心中打小鼓,逼着乾隆写下文字承诺死后配享太庙,乾隆满足了他的要求,本来第二天张廷玉应该进宫谢恩,第二天他没有去,打发他儿子张若澄入宫向乾隆谢恩,乾隆很恼火,当时就让他儿子回去了。
乾隆让军机处富恒和汪由敦拟旨,让张廷玉第二天进宫谢恩,还没等第二天下旨,张廷玉黎明就来宫谢罪来了。这让乾隆很生气,显然军机处有人泄密了,乾隆怀疑张廷玉拉帮结派,除了追究泄密之人,还剥夺张廷玉的官爵,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待。
乾隆二十年(1755年)张廷玉在老家病死,享年84岁,死后葬于了老家安徽的龙眠山,不过最后乾隆还是遵照老爸的遗诏,命配享太庙。张廷玉晚年凄凉,死后到挺风光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祠堂书香门第婚庆布置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祠堂书香门第婚庆布置方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