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苗族婚庆用品分类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苗族婚庆用品分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彝族苗族的婚礼习俗?
一、婚前不见面
苗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情投意合后,父母便为他们选择吉日结婚。但结婚前一段时间内,男女双方却不能见面,俗称"婚前不见面",结婚的前一天,男方把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。这些迎亲礼中,有一张又大又厚的糯米粑粑,它是用25斤到30斤糯米面做成的,足有簸箕大,表示结婚后新郎新娘团团圆圆,丰衣足食。
二、迎亲习俗
结婚这天,男女双方都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和同村寨的乡亲。新郎由几个伴郎陪同,带着礼物前去娶亲。娶亲者中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男子,娶亲者到达女方村寨时,会有一引起妇女伸出竹竿拦住去路,要与娶亲者对歌。每对完一首歌,娶亲者都要拿出礼物给这些妇女,她们才会收回竹竿让路。如此走一段,对歌一次,反复数次才能到达新娘家。这期间,还要防止新郎让妇妇们抢走。
三、哭嫁习俗
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,也有的前半个月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。不过,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。可以自由地哭。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,谁来就哭谁,作道谢之礼节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,哭嫁达到***。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,不能乱哭。谁不会哭,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。
四、恋爱时期
以歌为媒,农历三月初三,青年男女穿戴整齐,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,对歌恋爱。情同意合者,便相邀离去,表示恋上了。平时看牛、放羊也对歌,并赠红。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,如不同意,还有逃婚的习俗。
如此看来,我们的苗族婚嫁习俗还是很有趣的,毕竟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,自然很多婚嫁习俗也就各有各的特色。每一个婚嫁习俗的背后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啊!
苗族婚礼民俗前言?
中部方言叫“乃聂”,西部方言叫“马良”,即男方父母看中某家之女,或青年男女在“游方”、“跳花坡”、“***”、“酒宴”、“赶集”、“走亲串戚”等活动中认识交往,双方有意,即由男方父母请“媒人”到女方家洽谈亲事。
中部方言苗族“提亲”一般两次方成,也有一次就说成的,有的甚至要跑三次。常言道: “事不过三”,若三次未成也就罢了。
一般来说,第一次多为试探,主要是看看女方父母的态度,第二、三次方为最后定夺。
苗族许多女方父母,虽对男方家情况及其“未来之女婿”已经了解,并无任何反感和意见,但也故意叫“媒人”往返数次方答应。
苗族结婚要穿什么衣服?
1 苗族结婚需要穿特定的服饰。
2 苗族婚礼非常隆重,婚礼当天新郎、新娘都要换上传统的苗族服饰。
新郎穿着黑色的长袍,腰系红色的腰带,头戴红色的帽子;新娘则穿着彩色的上衣、长裙和长袜,头上戴着花环或者发饰。
3 苗族婚礼的服饰除了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,还彰显了新人的身份和地位,是苗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苗族的衣服很有特色,可想而知苗族结婚的服装肯定也不逊色。苗族的结婚服装是苗族的盛装,盛装上的图案源自苗族生活的地方的风景,体现了苗族人高雅的审美情趣。
苗族新郎的结婚上装是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和左衽长衫三类,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。苗族新郎的婚服下装一般是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。苗族新娘的结婚下装是百褶裙,上装为缀满银片,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上衣,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族婚庆用品分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苗族婚庆用品分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